查询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区 > 企业新闻 > 企业发展

桑德集团:先行者进化论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信息来源:系统管理员                          字体:                          

  2000年,“两会”期间。

  一个整版文字广告《一个中国公民的环保建议——城市污水的全面解决方案》刊载在《经济日报》上。高度敏感的时间段,“公民”、“环保”、“全面解决方案”等热门关键词,立即引起相关部委领导的重视。

  这个广告后来被称为“开创了中国政治广告的先河”,炮制者是时年30多岁的桑德集团创始人文一波。这位民营企业家,用极具创新的方式提出一种城市水污染治理方案,“你能解决城市污水问题?”面对领导的问询,文一波肯定地回答:“当然!”

  事实证明,文一波此言不虚。

  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下海创办桑德公司的文一波,已经在环保领域耕耘了25年,他带领团队开创了多个“第一次”,靠着敢想勇做、敢为人先,扎扎实实踏出了一条“先行者”的道路,从最初的40万元起家,迄今已投资或控股启迪桑德、桑德国际、桑顿新能源等企业,市值超过五百亿元,成为国内领先的生态型环境与新能源综合服务商。

  “技术控”:从熟悉的污水处理领域下海

  1993年,一个冬夜。文一波的两位同学约他见面。此前,文一波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化工部规划院,任高级工程师,负责污水处理项目审批。而另外两位同学都已经“下海”。他们中的一位,手里提着一部“大哥大”;另一位,攥着几页商业计划书,极力“怂恿”文一波下海。

  在同学中,文一波是大家公认的“技术控”。他18岁考入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4年之后,以优异成绩考进清华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文一波的科研能力在此期间逐渐崭露头角。

  与手捧的“金饭碗”相比,文一波更在意专业应用。面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进程,渐渐出现的水污染问题,他一直在思考:怎样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处理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让城市水域更干净更安全?

  聚会中,几位同学相谈甚欢,对于水处理的需求,以及民营公司未来的前景达成共识。1993年,北京桑德环境技术发展公司(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成立,文一波在半推半就中下了海。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初期,公司资金很有限,品牌陌生,活下去很不容易。最初“怂恿”文一波下海的两位老同学也退出了。

  “既然出发了,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支撑文一波坚持下去的,是他自己一直赖以放心的过硬技术。“有了技术,就有了根本,就有了克服艰难险阻、一马当先的勇气!”

  1996年,文一波终于寻找到了桑德起步的第一个机会。当时天津化工厂有个废水项目,处理难度比较大,按照当时甲方的估计,只有苏伊士、威立雅这样的跨国公司技术才可以实现达标。机会难得,文一波准备凭借自己的技术与国外巨头“对垒”,这也是该领域民营企业与国外巨头的首次“交锋”。结果桑德成功通过了中试。“敢为先”的勇气最终使文一波拿到了创业后的第一个大项目,这个单子的服务金额达到1648万。

  桑德公司市场化的脚步从此加速。文一波说,“如果没有先行者的勇气,如果不加速实施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我们可能一直是追赶者。”

  敢做“先行者”

  作为桑德集团的创始人,文一波创造了很多行业的“第一次”,包括:桑德作为民营企业首次进入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率先以BOT模式推动市政污水领域的快速发展;第一个涉足乡镇污水处理,以SMART系统解决方案,解决小城镇污水处理“小而散”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桑德成为第一个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环卫产业有机结合的探路者。

  文一波说,敢做行业先行者就要凭借两样资本,一是技术实力;二是市场实践。

  拿到了第一个大单后,文一波加速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挺进。那个时候,市政污水领域是民营企业的“禁区”,对于像桑德这样当时品牌还不响亮的民营公司,有时甚至连沟通方案的机会都没有。

  转折点比预想来得更快。1998年,文一波获知了一个消息: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项目,这个市政重点工程实施时间一推再推。他明白,机会来了,便毫不犹豫地向政府写了封自荐信:桑德愿意对肖家河项目一试。

  “因为当时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技术不信任,我想,你既然不相信我,我出钱建设,自己的承诺达不到,政府不用给我付费。”最终,北京市政府同意了桑德的申请,并安排专人协调推进。

  桑德以自有资金和贷款共计3000万元投资,拿下了肖家河治污项目。肖家河项目对于中国水处理的意义远远大于项目本身,这个工程开启了后来广为熟知的BOT模式的先河。

  此后很快,文一波又投资5000万元拿下了北京通州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这两个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标志着国内民营企业可以自筹资金投资建污水处理厂,这也首次改变了国内城市污水治理长期由政府出资建设与管理运行的模式。

  随需应变,永远走在别人前面

  桑德率先尝试的BOT模式得到了社会认可,推动了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快速发展。文一波掌舵的桑德集团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难阶段后,也日益表现出持续作为行业先行者的决心。

  在各地政府发布的治理污水项目招标中,几乎都可看到桑德的名字。最初几年,文一波的竞争对手并不多。但很快,市场变得人满为患。文一波感到,BOT创新的红利期接近了尾声。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升,桑德需要思考新的运营模式和新的细分市场。

  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节奏中,比城市更需要污水治理的是乡镇。中国有5万个乡镇,“乡镇市场是个蓝海!”文一波说,“行业先入者若要持续领先,就要不断发现新市场,不断创新!”

  2011年,“桑德SMART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横空出世,桑德集团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个为小城镇治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首个示范项目选址是湖南省长沙县。18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实行区域联治,通过建立区域管理中心和模块化运营,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使得乡镇污水处理费用与城市持平。有了长沙县的示范效应,其他如江苏姜堰、兴化、东海等地的项目加快了实施进程。

  “对创业者来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市场在变,技术在变,时代在变,你只有预见未来、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走在竞争者前面。”文一波说。

  将“互联网+”引入环保产业

  细分市场的生存空间毕竟有限。文一波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言辞犀利:“我们的已有红利期已经结束!现实情况是,在水务市场,已经有上万家公司,回报率从10%一路降到个位数,拿项目很困难,公司依靠既有水务优势竞争很难!”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文一波在搏击商海中步步为营,妙招不断,他的哲学是:只做先行者并不够,先行者需要做到“时时领先”,才能有持续领先的能力!

  他注意到,治水与环卫关系密切,政府在治水同时,必然有治理环境的要求。作为环保领域的专业公司,桑德懂行业,但如果不进步,也可能被淘汰,所以,必须始终走在前面。所谓“走在前面”,也就是模式创新,这是专业公司的生存之道。

  当时,桑德集团业务已扩展至成千上万个乡镇,业务规模大了,如何集中管理? 文一波的思路是:引入“互联网+”。

  文一波说:“我们完全可以在环保领域,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各类信息,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桑德不能等着‘互联网+’来改变行业,必须走在趋势的前面!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将业务标准化、模块化,实现在线管理。”

  在文一波看来,先行判断行业发展大势,将新技术与传统专业领域有机跨界整合,才能使桑德具备“时时领先”的能力。

  很快,一批又一批IT人士来到桑德总部,和这些干了20多年水处理、固废处理的环保人士“头脑风暴”。文一波也一家又一家地参观互联网公司,小米、京东、百度、360……

  可能衍生的新业务,被一个个列入到清单中,又一次次划去无法实现的那些,再一个个加入新的盈利点。两年时间,无数次灵感碰撞,在取舍之间,桑德最终找到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环保”。

  文一波坦言,基于资本、技术、市场的力量,在“互联网+环保”大趋势下,不仅面向中国,桑德集团在具备了“时时领先”的能力后,已经作为真正“先行者”,必然走向世界!

  【创业心得】

  创业途中,我们只有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探索,专注并加速,才能不断进化。总结起来,三个方面必不可少:第一,要拥有过硬的技术,这是基础,也是信心所在。第二,要勇于尝试探索新模式,模式创新能够使公司的专业优势最大化,要不断创新、出新,永远走在别人前面。第三,要预判未来,和趋势同行,甚至走在趋势前边。只有把眼光放得更远,才能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让自己成为创新最终的受益者,真正的赢家。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